首页 > 文化传承 > 正文
川东竹琴
作者:刘翔  来源:  时间:2021-04-10 15:48:26  阅读:480

川东竹琴起源于清嘉庆年间的万州的,是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,是巴蜀传统曲艺形式之一。万州川东竹琴有史可查的始祖是万州北山观的道士王道合,他生于清嘉庆元年,13岁入道,21(即1817年)岁创立了“川东竹琴”。因其声音好听,始祖王道合称之为琴,并戏称为道琴,又因琴音近“畴”,简版音似“尺”,所以民间又称为“尺嗙嗙”。20世纪前期竹琴在万县是一直盛行的,凡是有茶馆的地方都有竹琴艺人和业余爱好者光临,其艺术魅力可见一斑。

川东竹琴主要乐器是一根长约三尺,直径约二寸粗的去节竹筒,无节为最佳。琴筒须用钓鱼用的慈竹加工精制,一般根据竹子的粗细定音、定尺寸,竹粗略短,竹细略长。一般长度约为750毫米,口径粗细在40-50毫米之间,筒的一端蒙上猪的小肠膜和猪的护心油皮,手指敲着肠皮能发出“磅磅磅”的声响,称为简板声。另外,还有一对长约二尺五,宽约五分余的竹板,称为简板。表演时,根据剧情节奏或疾或缓地敲打,而且要做到敲打自如,心到神到,这样才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。这种敲打的技巧有助于烘托环境和气氛,丰富了表演的内容。竹琴有“杨琴调”和“中河调”两大流派。“川东竹琴”属“中河调”。中河调是根据地域划分的,万州以上称“上河”,万州称“中河”。川东竹琴要求做好“一打二讲三唱”,曲牌分为九板十三腔;调腔方面又分为甜平、苦平和阴调。